1、基本概述

在天然食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,危害性也最强,国家质检总局规定黄曲霉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。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 B1简写为AFB1)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,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(香豆素)。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。黄曲霉毒素B1对包括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,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。

 

2、毒素特性

黄曲霉毒素能溶于多种极性有机溶剂,如氯仿、甲醇、乙醇、丙醇、乙二甲基酰胺,难溶于水,不溶于石油醚、乙醚和己烷。黄曲霉毒素对光、热、酸较稳定,只有加热到280300℃才裂解,高压灭菌2小时,毒力降低25%33%4小时降低50%

黄曲霉毒素B1 - 存在 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花生、玉米、稻谷、小麦、花生油等粮油食品,且以南方高温、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。黄曲霉毒素耐热,280℃才可裂解,故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难以破坏。

 

3、毒素代谢

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,它在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、黄曲霉毒素M2、黄曲霉毒素P1、黄曲霉毒素Q1、黄曲霉毒素B2α、黄曲霉毒素醇等物质。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AFM1)。

 

4、毒性特征

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要比呕吐毒素的毒性强30倍,比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强20倍。黄曲霉毒素B1的极性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,砒霜的68倍,慢性毒性可诱发癌变,致癌能力为二甲基亚硝胺的75倍,比二甲基偶氨苯高900倍,人的原发性肝癌也很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。

人类

1)人类肝癌和食道癌(黄曲霉毒素),(2)疫病易感性增加。

动物

家禽:(1)采食量,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;(2)不孕,流产;(3)肺水肿,(4)疫病易感性增加。

猪:(1)采食量,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;(2)不孕流产,(3)肺水肿,(4)疫病易感性增加。

奶牛:(1)采食量,产奶量,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;(2)繁殖性能紊乱,胚胎死亡和流产;(3)神经系统紊乱,痉挛和缺乏协调性;(4)疫病易感性增加。

 

5、法规规定

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几种主要易受污染的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允许量标准,玉米、花生、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为≤20μg/kg;其他食用油为≤10μg/kg;其他粮食、豆类、发酵食品为≤5μg/kg

 

6、深圳芬德生物提供检测方式

酶联免疫法(ELISA)、胶体金快速检测法

酶联免疫法、胶体金快速检测法检测AFB1的理论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,其采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技术,具有特异性强、分析时间短等优点。

深圳芬德生物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谷物、饲料等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 B1AFB1),黄曲霉毒素B1试剂盒由预包被偶联抗原的酶标板、辣根酶标记物、抗体、标准品及其他配套试剂组成。检测时,加入标准品或样品溶液,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B1和酶标板上预包被偶联抗原竞争抗黄曲霉毒素B1抗体,加入酶标记物后,用TMB底物显色,样本吸光度值与其所含黄曲霉毒素B1含量成负相关,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得出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。

 

7、深圳芬德生物提示防范措施

1、工业饲料要控制好原料,把好饲料关。进厂前要检测B1和水份。饲料原料含水量不超过13%的原则进行控制,对含水量超过标准的应及时干燥后贮存,或者使用防霉剂。饲料的仓库,除了应保持通风、阴凉、干燥外,地面要有木板架撑隔。环境温度高于10℃时,堆放高度不应超过4米。

2、不能使用发霉饲料。一些养殖户喜欢使用沼渣直接作饲料,而且堆放时间长,容易发霉。饲喂奶牛的特别应当慎重。如果要用,应当当天用完。青贮饲料,特别是玉米青贮饲料开窖后容易产生“二次发酵”产生霉菌毒素,应当特别关注。

3、吸附法吸附霉菌毒素:某些矿物质如活性炭、蒙脱石、硼润土、沸石等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且性质稳定,一般不溶于水,不易被动物吸收,添加到饲料中可减少畜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摄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