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发病情况
  2014年3月份,某养猪企业负责人反应其场内体重30-50Kg左右的生长育肥猪从2013年开始经常出现呼吸道疾病,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和预防均没有明显效果,发病率约为30%以上、病死率约5%,很多病猪后期成为僵猪,由此给生产成绩带来极大影响。
  该猪场存栏母猪为700多头,在同一个场内采用分区式饲养,母猪和保育猪群为A区、生长育肥猪群为B 区,两区之间为单一通道、设有大门和消毒池、直线距离约为200m,除技术人员外均为独立负责。对猪群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猪群主要存在以下症状:母猪群的泪斑出现率约为60%、返情率约为13%;保育猪群20%左右出现关节肿胀、消瘦,有的有轻微腹式呼吸等呼吸道症状;生长育肥猪群的发病猪主要表现为消瘦、咳嗽、腹式呼吸、体温升高(平均为39℃左右)、有的耳尖出现干性坏死。
  对5头发病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放血致死后解剖观察,发现保育猪肿胀的关节内有清亮或淡黄色的液体,心包液明显增多、有的浑浊,肝脏表面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包膜,腹腔内有零星纤维素渗出形成的淡黄色干酪样凝块;生长育肥猪的表现有少量与保育猪相似,普遍性的症状为肺脏肿胀、间质明显增宽,其他脏器无特征性病变。
  现场采集不同胎次母猪血液30份、外观健康与发病保育猪血液20份、外观健康与发病生长育肥猪血液10份,共60份。同时采集解剖猪的肺脏、脾脏、淋巴结、肝脏等送实验室进行抗体和抗原检测。
  2. 诊断与处理
  2.1. 诊断
  综合临床观察、病猪解剖及实验室检测(见图1、2和表1)结果,确诊猪群的症状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,同时群内存在蓝耳病病毒感染、且猪场流行毒株与疫苗免疫毒株存在基因差异。